概述公孙为经穴名(GōngsūnSP4)。出《黄帝内经灵枢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183;本输》。属足太阴脾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公孙:黄帝姓氏。黄帝以土德王天下,此穴为脾(土)经络穴,故名[1]。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足背静脉网...
公孙为经穴名(Gōngsūn SP4)。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公孙:黄帝姓氏。黄帝以土德王天下,此穴为脾(土)经络穴,故名[1]。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足背静脉网及跗内侧动脉。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踇展肌→踇短屈肌[1]。
公孙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踇)展肌(腱)、(踇)短屈肌。有跗内侧动脉及足背静脉网。分布着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皮肤由腓浅神经的分支,足背内侧皮神经的内侧支和隐神经双重分布。皮下筋膜内有血管网及少量的脂肪。趾跖侧筋膜在足底部形成跖腱膜,前方止于跖趾关节囊和屈肌腱鞘。针经上述结构,进入(踇)展肌和(踇)短屈肌,该二肌由足底内侧神经支配。
主治脾胃和肝肾等疾患。如呃逆、呕吐、噎膈、臌胀、腹痛、胃脘痛、食不化、肠鸣、泄泻、痢疾、黄疸、水肿、眩晕、妇人血晕、胎衣不下、癫痫、疟疾、胁痛、疝气、脱肛等。现代多用以治疗神经性呕吐、急慢性胃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1]。
1.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急慢性胃肠炎,胃溃疡,消化不良,痢疾,肝炎,腹水,胃癌,肠痉挛;
3.其它:心肌炎,胸膜炎,癫痫,足跟痛。
公孙配丰隆、中魁、膻中,有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呕吐痰涎,眩晕不已。
公孙配解溪、中脘、足三里,有健脾化食,和中消积的作用,主治饮食停滞,胃脘疼痛。
公孙配束骨、八风,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足趾麻痛。
现代研究:①针刺本穴对胃和小肠的运动有明显的调整作用,抑制胃酸的分泌;②提高腹部皮肤的痛阈,用于针麻。具有抗切皮痛,抑制牵胃反应的作用[1]。
《备急千金要方》:腹胀、食不化,鼓胀,腹中气大满;肠鸣。
《针灸大全》:九种心疼;痰膈涎闷,胸中隐痛;脐腹胀满,气不消化;胁肋下痛;泄泻不止,里急后重;翻胃吐食。
《医宗金鉴》:主痰壅胸膈,肠风下血,积块及妇人气蛊等证。
《八脉八穴主治症歌》:九种心痛延闷,结胸翻胃难停,酒食积聚肠鸣,水食气疾膈病,脐痛腹疼胁胀,肠风疟疾心疼,胎衣不下血迷心,泄泻公孙立应。
公孙
公孙 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足背静脉网及跗内侧动脉。主治胃痛,呕吐,肠鸣,腹痛,泄泻,痢疾,腹胀,食不化,脚
公孙光
公孙光 西汉时医家。甾川(今山东寿光县)人,医术精明,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以之为师,得其各种疗法之传授,遂以医名。 作者:
公孙阳庆
公孙阳庆 战国至西汉时期医家。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虽医术高明,因其家境甚富而不为人治病。经同时代名医公孙光推荐,淳于意从其学,尽得其传。阳庆且以其所收藏之医著《脉书》、《上下经》、《五色诊》、《奇咳术》、《揆度》等授之,后淳于意成为西汉
[卷一三皇历代名医]公孙光
公孙光齐淄川唐里人也好医术为当时所重初淳于意就光家求学光悉以教之所授妙方子无 以教 人意曰得禁方实幸甚死不敢妄传光曰尔后必为国公吾方尽矣临淄阳庆其方甚奇异吾不如之可 谨事之必得其方意遂辞光而事庆焉(出史记) 《医说》 南宋
[卷一八脉交会八穴歌]冲脉公孙穴主治歌
胃雷鸣,水 食,气疾,膈间脐腹疼痛,两胁作胀,胸膈满闷,疟疾肠风,大便下血,以及妇人胞衣 不下,瘀血上攻迷心,皆宜刺此公孙穴,则立应也。 \r冲脉公孙穴图\p06-d43a23.bmp\r 《刺灸心法要诀》 清 吴谦 公元1742年
[外科卷下刺灸心法要诀]冲脉公孙穴主治歌
,食难停留也。 [4]伤酒,伤食、积滞,肠胃雷鸣,水食,气疾,膈间脐腹疼痛, 两胁作胀,胸膈满闷,疟疾肠风,大便下血,以及妇人胞衣不下, 瘀血上攻迷心,皆宜刺此公孙穴,则立应也(图十四)。 % 《医宗金鉴》 清 吴谦 公元1742年
[卷十一针灸要览]诸证灸法要穴
公孙 《类经图翼》 明 张介宾 公元1368-1644年
八法交会歌
内关相应是公孙,外关临泣总相同, 列缺交经通照海,后溪申脉亦相从。 作者:
[卷五]八法交会歌
内关相应是公孙,外关、临泣总相同,列缺交经通照海,后溪、申脉亦相从。 《针灸大成》
[外科卷下骨度尺寸]足部主病针灸要穴歌
条文: 公孙主治痰壅膈,肠风下血积块□,兼治妇人气蛊病,先补后泻自然瘥。 注:[1]公孙穴,主治痰壅胸膈,肠风下血积块,及妇人气蛊等证。 [2]针四分,灸三壮。 % 《医宗金鉴》 清 吴谦 公元1742年
[卷之下]八穴主治病证
公孙二穴通冲脉脾之经在足大指内侧本节后一寸陷中令病患坐合两掌相对取之主治三十六证 凡治后证必先取公孙为主次主各穴应之 《杨敬斋针灸全书》 明·万历十九年 陈言 公元1591年
[卷二治例]杂病
有湿热、食积、流注、风湿、寒湿。 针公孙、冲阳。 灸三里。 《针灸聚英》 明·嘉靖八年 高武 公元1529年
[一百二十穴玉龙歌]脾胃虚弱
咽酸口苦脾虚弱,饮食停寒夜不消。 更把公孙脾俞刺,自然脾胃得和调。 公孙∶在足内侧本节后一寸陷中。蜷两脚底相对。针一寸三分。 脾俞∶在背脊十一椎两旁一寸半。针三分,灸三壮。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元 王国瑞 公元1279
[飞腾八法起例]八卦例数
寄艮)六干七兑八艮九离 上以干支九数除,零合卦。 干属公孙艮内关,震宫居外巽溪关(外关、后溪),离居列缺坤申脉,照海临泣兑坎观( 兑照海,坎临泣)。 上以九除,零数合卦定穴。 合穴∶公孙临泣后溪照海 内关外关申脉列缺 《扁鹊神应针灸
[卷五]八法手诀歌(《聚英》)
浅而后深,随处按之呼吸轻,迎而吸之寻内关,补虚泻实 公孙是,列缺次当照海深,临泣、外关和上下,后溪、申脉用金针。先深后浅行阴数,前三 后二却是阴,先浅后深阳数法,前二后三阳数定。临泣、公孙肠中病,脊头腰背申脉攻,照 海 慢按阳气降,取阳取阴
[卷二]腹
针灸法腹痛取内关支沟照海巨阙足三间(纲目)○脐腹痛取阴陵泉大冲足三里支沟中脘关 元天 枢公孙三阴交阴谷腹中切痛取公孙(灵枢)○脐中痛溏泄灸神阙即效○积痛取气海中脘隐白( 纲目)○脐腹痛甚灸独阴神效(得效) 《针灸集成》 清·同治十
八穴配合歌
公孙偏与内关合,列缺能消照海疴, 临泣外关分主客,后溪申脉正相和。 左针有病知高卞,以意通经广按摩, 补泻迎随分逆顺,五门八法是真科。 作者:
八际配八卦歌
乾属公孙艮内关,巽临震位外关还, 离居列缺坤照海,后溪兑坎申脉联。 补泻浮沉分逆顺,随时呼吸不为难, 仙传秘诀神针法,万病如拈立便安。 作者:
八法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作者:
[卷之三经络第三]经脉交会八穴一首(同前)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 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肺任行肺系。阴跷照海隔喉咙。 《医经国小》
[卷之七针灸直指]八法合十干八卦歌
王申之日公孙干,乙癸坤宫申脉连。庚日外关属震卦,丙从艮佐内关便。戊日临泣坎象 卦,后溪辛日巽宫 迁。丁日兑官针照海,已应列缺与离前。 《古今医统大全》 明 徐春甫 公元1556年
[卷三营卫经络总论]经解
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之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肠中 切痛;虚则鼓胀。取之所别也。 《灵素节注类编》
[卷四下]八法飞腾定十干八卦歌
壬甲之日公孙干。乙癸坤宫申脉连。庚日外关属震卦。丙从艮位内关便。戊日临泣坎象 卦。后辛日巽宫迁。丁日兑宫针照海。己应列缺与离前。 《针灸聚英》 明·嘉靖八年 高武 公元1529年
[卷五]八法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 内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针灸大成》
[卷五]八脉配八卦歌
干属公孙艮内关,巽临震位外关还,离居列缺坤照海,后溪兑坎申脉联。补泻浮沉分逆 顺,随时呼吸不为难,仙传秘诀神针法,万病如拈立便安。 《针灸大成》
[卷二·琼瑶神书地部]男子香港脚肿痛一百一法
男子香港脚没没痛,禁灸多针亦不妨,二阳二穴气上下,太冲二穴取血良,涌泉弹刮祛 邪法,刮战二穴昆仑诀,再加公孙微血出,诸穴调匀此穴强。 《针灸神书》
[卷四·附方穴图十四经穴歌二]足太阴脾经
二十一穴太阴脾,隐白大都太白随,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拗,血海箕门爵 门冲开,府舍腹结大横排,胸乡周荣大包随。 《针灸神书》
[卷三·琼瑶神书人部]八法歌病源呼吸补泻六十五法
诸方求药难痊,公孙列缺效神功。 腹满胀胀气难任,内关补泻是公孙,胁肋痛时频声唤,列缺内关用金针。 心气痛时难忍受,内关照海并公孙,喉闭肿痛气不通,照海列缺用金针。 气痛时公孙补,照海内关列缺针,伤寒腹满并结胸,先针内关共公孙。 喉闭肿痛气
异经选穴法
异经选穴法 针灸选穴法之一。又称他经取穴。指在与病变经脉相关的其他经脉上选取穴位,包括表里经、同名经等。如足阳明胃的胃痛,取足太阴脾经的公孙穴;足太阴脾经的阴挺,取督脉的百会穴。 作者:
偶经取穴
偶经取穴 取穴法之一。又称表里经取穴。根据经脉的表里相合关系,选取与其相为表里的另一条经脉上的穴位。如感冒咳嗽属手太阴肺经病证而取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胃病属足阳明胃经病证而取足太阴脾经的公孙等。 作者:
八脉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会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内连背颈申脉阳 跷络亦通列缺肺任行脉系阴跷照海鬲喉咙 《凌门传授铜人指穴》 清·康熙前 不详 公元1644-1911年
八穴相所合歌
公孙偏与内关合列缺能消照海临泣外关分主客后溪申脉止相和左针右病知高下以意通 经广按摩补泻迎随分逆顺五形八法是真科 《凌门传授铜人指穴》 清·康熙前 不详 公元1644-1911年
[卷二神医]徙痈
南史曰薛伯宗善徙痈公孙恭患发背伯宗为气封之徙置斋前柳树上明日而痈消树边便起一 瘤如拳大稍稍长二十余日瘤大脓烂出黄赤汁升余树为之痿损(太平御览) 《医说》 南宋 张杲 公元1127-1279年
[外科卷下骨度尺寸]脾经穴歌
条文: 足太阴脾由足拇,隐白先从内侧起,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坞, 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前,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 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 《医宗金鉴》 清 吴谦 公元1742年
[卷之六经穴发明]足太阴脾经穴歌
二十一穴太阴脾,隐白大都太白随。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拗。血海箕门冲门开, 府舍腹结大横 排。腹哀食窦天溪派,胸乡周荣大包随。 《古今医统大全》 明 徐春甫 公元1556年
[卷之七针灸直指]经脉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连 背颈,申脉跷络亦相通。列缺肺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古今医统大全》 明 徐春甫 公元1556年
[串雅内编卷二]截药外治门
此方创于疡医公孙知,点一切痈疽,无不神效。丹砂养血益心,雄黄长肉补脾,矾石理 脂膏助肺,磁石通骨液壮肾,石胆治筋滋肝。 上药各等分,入阳城罐,盐泥固济,升炼,取飞霜用。 《串雅内外编》 清 赵学敏 公元1759年
[卷九·外治补遗]翻胃针法
宜针上脘穴,在脐上五寸。公孙穴在足大拇指本节后一寸。脾俞穴在第十一节脊骨下各开一寸五分。(同上) 后附休宁汪朴斋先生摘出(《肘后》)外治妙方,屡试效验。 《急救广生集》 清 程鹏程 公元1805年
[卷之三周身折量法]足太阴脾之经左右二十二穴
大指端内侧隐白,本节后陷求大都。太白内侧核骨下,节后一寸公孙乎。商丘内踝微前 高, 箕门一穴在鱼腹,动脉应手越筋间。 《针灸大全》 明·正统四年 徐凤 公元1439 年
[卷之四窦文真公八法流注]八脉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督脉内 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针灸大全》 明·正统四年 徐凤 公元1439 年
[卷之四窦文真公八法流注]八脉配八卦歌
干属公孙艮内关,巽临震位外关还。离居列缺坤照海,后兑坎申脉间。补泻浮沉分逆 顺,得时呼吸不为难。祖传秘诀神针法,万病如拈立便安。 《针灸大全》 明·正统四年 徐凤 公元1439 年
[卷之四窦文真公八法流注]八穴相配合歌
公孙偏与内关合,列缺能消照海。临泣外关分主客,后申脉正相合。左针右病知高 下,以意通经广按摩。补泻迎随分逆顺,五门八法是真科。 《针灸大全》 明·正统四年 徐凤 公元1439 年
[时日配合穴法图]夫妇配合原穴
大肠金合谷庚合肝木中都乙 心火通里丁合膀胱水京骨壬 心包内关己合三焦阳池戊 小肠火腕骨丙合肺金列缺辛 胆木丘墟甲合脾土公孙己 胃土冲阳戊合肾水水泉癸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元 王国瑞 公元1279-1368年
[卷上二认症定穴]八脉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督脉内 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针灸易学》 清·嘉庆三年 李守先 公元1798年
[卷上二认症定穴]八脉配合歌
公孙偏与内关合,列缺能消照海。临泣外关分主客,后申脉正相和。左针右病知高 下,以意通经广按摩。补泻迎随分顺逆,五门八法是真科。 《针灸易学》 清·嘉庆三年 李守先 公元1798年
[卷二治例]杂病
有风暑、山岚瘴气、食老疟、疟母、寒湿痹、五脏疟、五腑疟。 针合谷、曲池、公孙。 灸不拘男女。于大椎中第一节处。先针后灸三七壮。立效。或灸第三节亦可。 《针灸聚英》 明·嘉靖八年 高武 公元1529年
[卷四上]经脉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督内连 颈。申脉跷络亦相通。列缺肺任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针灸聚英》 明·嘉靖八年 高武 公元1529年
[卷五]八法歌
坎一联申脉,照海坤二五,震三属外关,巽四临泣数,干六是公孙,兑七后溪府,艮八 系内关,离九列缺主。 按灵龟飞腾图有二,人莫适从,今取其效验者录之耳。 《针灸大成》
[卷五]八穴配合歌
公孙偏与内关合,列缺能消照海,临泣、外关分主客,后溪、申脉正相和。左针右病 知高下,以意通经广按摩,补泻迎随分逆顺,五门八法是真科。 《针灸大成》
[卷八]霍乱门
霍乱∶阴陵承山解溪太白 霍乱吐泻∶关冲支沟尺泽三里太白先取太溪,后取太仓。 霍乱呕吐转筋∶支沟 逆数∶关冲阴陵承山阳辅太白大都中封解溪丘墟公孙 《针灸大成》
王者荣耀迎来一位新英雄,那就是公孙离。据悉,风骚妖娆的公孙离是一位法术ADC。光听这名字似乎跟历史上公孙丽的名字很像,那...
公孙大娘作为唐朝的第一舞人,人们对公孙大娘评价是极其高的。因为公孙大娘舞术是独步天下的,她不仅把传统剑术发扬光大,更...
[导读]征方腊对于宋徽宗和蔡京、高俅等人来说,绝对是个多赢的结局:以寇制寇,既彻底摧毁了方腊的起义力量,梁山的力量更是大...
由迪丽热巴、张彬彬主演的电视剧《丽姬传》将于2017年8月在浙江卫视播出。很多网友都在关心丽姬传公孙丽结局是什么?究竟由...
由迪丽热巴、张彬彬主演的电视剧《丽姬传》将于2017年8月在浙江卫视播出。很多网友都在关心丽姬传公孙丽结局是什么?究...
【内容导读】公孙胜,绰号入云龙,道号一清,蓟州人氏。他与晁盖、吴用等七人结义,一同劫取生辰纲,后上梁山入伙。后离开梁山,...
【内容导读】公孙策在现实的历史上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他出自清代石玉昆之手,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三侠五义...
【内容导读】公孙杵臼在《赵氏孤儿案》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身为赵盾、赵朔父子的门客他是如何和程婴一起营救赵氏孤儿的?在《赵...
文章简介: 公孙瓒为什么最终输给袁绍?西汉末年,高桥马鞍出现,这种马鞍能包裹住骑手臀部并支撑腰部。有了稳定的支撑与良好平...
文章简介: 译文唐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我在夔府别驾元持家里,观看临颍李十二娘跳剑器舞,觉得舞 ...